这二十万石左右的粮食,虽然对并州的消耗来说,并不算很多,虽食之无味,但弃之可惜。
如果李渊真的不顾一切地撕破脸皮,放弃这些每月稳定的粮食,他还真是有些舍不得。
所以,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李渊决定将目标转向胡人。
如果明年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的话,他打算效仿北魏,出兵草原,去掠夺胡人。
这样一来,所掠夺到的胡人就可以分配给那些缺少佃户的府兵。
相信这些府兵们一定会非常积极地出兵草原,因为这不仅是在为李渊而战,更是在为他们自已而战。
实际上,通过这次出兵定襄三郡的行动,李渊也从各个校尉那里得到了一些消息。
这次出兵总共三万,其中有一万是禁军,另外两万则是辅兵。
但是,根据那些校尉的说法,在作战的时候,禁军的表现并不积极。
与之相反的是,那些辅兵们内心深处都热切地渴望能够摆脱屯营的束缚,成为府兵。
因此,当他们投入到战斗中时,会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卖力与悍勇。
他们往往毫不畏惧箭矢和石块的攻击,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最前线。
无论是哪一场攻城战,辅兵们总是冲在最前面,奋勇当先,而禁军则仅仅在旁边起到辅助的作用。
不仅如此,从那些校尉们的口中还得知,禁军的士兵们相当跋扈,稍有不如意就会随意杀人以泄愤,实在是难以管教。
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都汇聚到了李渊这里。
说实在的,面对这些棘手的难题,李渊自已也感到有些束手无策,不知道该如何去妥善解决。
其实,禁军之所以会如此跋扈,很大程度上也是李渊自已纵容出来的。
当初起兵之时,李渊靠杀将上位,本身就没有什么根基,想要降服这些士卒。
李渊除了施恩之外,那就用恐吓,来威慑部下。
让部下不敢有什么二心。
李渊自已甚至会故意表现出跋扈的姿态。
而这种跋扈的态度自然会对他身边的亲兵产生影响。
这些亲兵们在日后通过晋升成为军官,如伍长、什长、队头等职务后,便会直接领导底层的士卒。
他们成为军官后,为了压服手底下的人,往往会学习李渊平时的做法。
于是,他们将李渊跋扈的一面学了个十足,并将其传播开来,最终影响到了整个军队。
不过,自从李渊入主并州之后,他已经一改往日那种跋扈的态度,开始尝试以更加温和、理智的方式来管理军队和处理各种事务。
然而,这种跋扈的精神,却如同瘟疫一般,随着那些深受李渊影响的亲兵,逐渐在全军中蔓延开来。
这种武夫的风气,就像野火燎原,一发不可收拾。
二十多万的士卒,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,如此庞大的数量,想要彻底扭转这种风气,实在是难如登天。
再加上李渊所特有的体制——府兵制,更是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