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 我林十三愿为开放海禁保驾护航
大明官讳中的“署理”二字,即代理也。
北镇抚使是个三煞位。
自嘉靖四十五年正月陆绎卸任北镇抚使至今,短短两年间已有四位北镇抚使或身陷诏狱、或被流放发配、或被斩首。
最离谱的一位在家里吃着火锅听着曲儿,稀里糊涂脑袋上就多了一柄匕首。
之前严党倒台,严徐党争结束。随之而来的高徐党争更加激烈。
严嵩和徐阶只是权力之争。
高拱和徐阶则是朝中革新派与保守派之争,涉及大明王朝的根本。
如今的内阁有五员。
首辅徐阶、次辅李春芳。阁员高拱、郭朴、张居正。
五人之中徐阶、郭朴是守旧派。
高拱、张居正是革新派。
李春芳则是个好好先生,只关心翰林院那摊子事儿。
言归正传。冯保给林十三宣完旨,林十三愣在了原地。
冯保笑道:“林老兄,恭喜你高升啊,还不快领旨谢恩”
林十三叩首:“臣,林十三领旨谢恩。”
陈矩笑道:“以后要尊称您一声林镇抚使了。”
林十三反问:“我听说自杨镇抚使被人用匕首开了瓢,北司的几位千户为了争镇抚使之职斗成了乌眼鸡。”
“上头怎么让我一个杂差千户署理了北镇抚使”
没错,北镇抚使这两年虽是个不得好死的三煞位,却像是一泡散发着浓郁气息的屎,引得北司中诸恶犬相争。
没人能够抵挡权力的诱惑,即便权力是把双刃剑。
隐于驯象所,最不想去北司供职的林十三,却坐上了这个三煞位。
李高笑道:“嘿。全靠我姐在皇爷面前美言,举荐师父你署理北镇抚使。”
林十三愕然:是李贵妃的意思。
之前为了自保,林十三拼了命的通过李高巴结李贵妃。李贵妃将他当成了自己人。
朝野皆知,李贵妃在宫中地位几乎压过了陈皇后。隆庆帝遇事首先垂询的不是内阁五阁老,而是李贵妃。
她开了金口,北镇抚使的位子自然非林十三莫属。
冯保又道:“另外你们卫里朱指挥使开了调令。孙越平调为北镇抚司副千户。你们师徒俩是一条绳上的蚂蚱,当师父的走到哪儿,徒弟自然要跟到哪儿。”
孙越拱手:“是。我这条命早就是我师父的啦!”
林十三下意识的想拖延上任的日期:“冯公公,正值春天大象交配的季节。驯象所这边事务繁忙。我能否七日后再去北司到任”
冯保笑道:“旁人升了官,都是上赶着抓紧去上任。你倒是不紧不慢。成啊,七日就七日。”
“你们朱指挥使、刘同知那边我去说。”
如今锦衣卫的指挥使是朱希孝,指挥同知是刘守有。这二位都是林十三的老熟人。
他们在朝中属于高拱、张居正一边的人。故锦衣卫是支持革新派的。
至于司礼监秉笔兼东厂提督太监孟冲,则是徐阶、郭朴一边的人。故东厂支持保守派。
冯保、陈矩、李高宣完旨离开了驯象所。
林十三对孙越叹了声:“得,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。咱师徒俩的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。”
林虎凑了过来:“爹,这我就不明白了。您升了官,怎么好像不乐意”
林十三道:“等你大了就明白了。”
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时分。
林十三正要下差。驯象所的槽厩校尉却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:“十三爷,不好啦!可出大事啦!您的枣红驹,死啦!”
林十三眉头一皱:“怎么可能早晨骑它来所里时它还活蹦乱跳的。”
这匹枣红驹乃是蓟州总兵戚继光赠予林十三的。
东南倭寇平定后,戚继光失去了胡宗宪这个靠山,同时也失去了戚家军的兵权。
他被徐阶的学生陈瓒、吴时来举荐“回京协理戎政”。说白了就是回京坐冷板凳。
所谓“协理”,有点像后世的“参谋不带长,放屁也不响”。
到京后,戚继光犯了一个错误。为国征战心切的他,上了一道《请兵破虏四事疏》。
他竟在奏疏中言“授臣(继光)以十万之师,假臣便益,定始北边固若金汤”。
奏疏中的雄心壮志,却被内阁、六部的老爷们当成了笑话听。
徐阶挖苦道:“呵,这人把自己当常遇春了。不知天高地厚。”
当初常遇春曾对太祖言“愿将十万众,横行天下”。
徐阶授意兵部,给了戚继光一个神机营副将的职位。这是个有名无实的闲差。
戚继光这冷板凳坐的更冻屁股了。
万幸,曾在东南抗倭的战场上与戚继光结下生死之交的谭纶升任蓟辽总督。
谭纶那是隆庆帝龙潜前邸时的铁杆。在朝中说话很有分量。谭纶在隆庆帝面前保举了戚继光。
今年初,隆庆帝诏令戚继光为“总理蓟州、昌平、保定、辽东四地兵务”。地位等同文官中的蓟辽总督。
四镇总兵官皆受戚继光节制。这还不算,老戚家军也从东南调往蓟州,归戚继光统辖。
如果诏令得到执行,戚继光将成为九边权力最大的将领。
戚继光还没赴任呢,事情就起了变化。
谭纶是革新派的一员。戚继光是谭纶的人。
戚继光坐大等于革新派坐大。故徐阶一党屡屡作梗,最终将戚继光降为蓟州总兵,领蓟州、永平、山海关三镇兵马。
那匹枣红马,便是戚继光前往蓟州赴任前送给林十三的。
林十三质问槽厩校尉:“枣红马是怎么死的?”
槽厩校尉战战兢兢的说:“它的颈脉上,插了.插了一支箭。”
林十三皱眉:“什么”
他跟孙越火急火燎的赶到了马厩。
只见枣红马躺在地上,马血流了一地,已没了气息。
枣红马的马颈上插着一支箭。林十三上前,将箭拔出,箭尾上捆着一个羊皮卷。
林十三打开羊皮卷,只见上面写着“好自为之”四个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