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30章 汉末天灾(1/2)

朝廷对于凉州的局势可谓是鞭长莫及,想要直接杀入凉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毕竟凉州的叛军却只需要稍作休整,便能够再次卷土重来,杀入关中地区。

这样一来,汉军就会被叛军牵着鼻子走,疲于奔命。

而与凉州叛军不同的是,李渊会被困在贫瘠的并州,他的军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——粮食短缺。

一旦朝廷停止与他进行粮食贸易,他的军队将会陷入极度的困境,甚至可能会因为饥饿而不战自乱。

这正是朝廷所期望看到的局面,通过这种方式,朝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,就让李渊的军队自行瓦解,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。

这一点其实李渊也早有预料。

毕竟李渊非常清楚,自已最大的弱点就是粮食不足。

不过李渊并不担心朝廷会对付自已。

之所以这样。

还是因为他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历史的规律上,认为关中的叛军依旧会与关中汉军耗下去。

不过,李渊麾下的文武官员们却都不这么看,他们普遍认为关中叛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,明年肯定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。

实际上,不仅仅是李渊麾下的文武官员。

天下人都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关中叛军的疲软和无力。

没有人会相信关中叛军还能够坚持多久,而朝廷的谋划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而展开的。

那么,李渊为何会如此坚持自已的看法呢?

这其实是因为他受到了后世经验的影响。

他不相信关中叛军会如此轻易地撤退,毕竟在他所了解的历史中,类似的情况往往不会这么简单地结束。

在东汉末年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,天灾成了家常便饭,而真正给关中叛军带来巨大影响的,并非朝廷大军,而是那接连不断的天灾。

李渊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,尤其是汉灵帝时期的凉州,那里的气候异常寒冷,即使是在炎炎夏日,祁连山上的雪水也依旧凝结成冰,无法顺利流入凉州。

如此一来,凉州长期处于干旱状态,土地干裂,庄稼颗粒无收。

更为糟糕的是,蝗虫如恶魔般肆虐,无情地吞噬着仅存的农作物,将人们逼入了绝境。

除了寒冷和干旱,蝗虫外,东汉末年的天灾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——瘟疫。

据后世记载,这场瘟疫的严重程度令人咋舌,无数生命在病痛中消逝。

而医圣张仲景之所以能写出传世巨作,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这场可怕的瘟疫。

如今,李渊身在并州,对这些天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担忧无比。

深怕波及到并州。

为了改善当地的状况,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
他大力开展水利工程,开通水渠、疏通河道,让水流能够顺畅地流淌,同时积极修建水库,储存宝贵的水资源。

此外,考虑到天气寒冷的问题,李渊积极推广煤炭的使用。

这种黑色的燃料不仅能提供温暖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木材的短缺。

与此同时,羊毛纺织业也开始出现在了城外的纺织坊内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全本小说 . www.iqb9.cc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全本小说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