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起传统的麻布,羊毛织物更加保暖,为人们抵御严寒提供了更好的选择。
其实李渊真正想要的是用棉花来代替麻布的。
然而,李渊所获得的棉花却让他有些失望。
这些棉花的花瓤非常小,与后世常见的棉花大相径庭。
李渊不禁心生疑惑,这棉花究竟是品种不对,还是需要特殊的培育方法呢?
眼前的这些棉花显然并不适合用来制作衣物。
相比之下,种植一亩桑树所带来的收益要远远超过种植一亩棉花。
如此一来,种植棉花简直就是一桩亏本的生意。
面对寒冷的问题,李渊已经竭尽全力去解决了。
他心中无比渴望能够让大汉的百姓们不再遭受严寒的折磨,然而,这并非仅凭他一已之力就能够实现的。
即便是到了后世,仍然有一些国家的人民会在冬季被冻死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,屡见不鲜。
除了御寒这个难题之外,蝗虫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。
尽管后世的网络上常常有人提及蝗虫是可以食用的,但实际上,一旦蝗虫大量聚集形成群体,它们体内就会分泌出一种毒素。
要想消除这种毒素,就必须采用高温油炸的方式,而且油炸的温度绝对不能低于两百一十摄氏度,否则仍然存在中毒的风险。
就以目前的物质条件而言,要想让油炸的温度达到二百一十摄氏度以上,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首先,如何准确地测量油温并确保其达到如此之高的温度,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。
在没有先进的温度计或其他精确测量工具的情况下,很难确切知道油温是否真的达到了二百一十摄氏度。
因此,即使有油炸蝗虫的想法,在这个时代也难以实现。
李渊只能另寻他法来应对蝗虫问题,其中之一便是多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家畜,以期望它们能够捕食蝗虫,从而减轻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。
如今,并州各地都已经明令要求百姓多养鸡鸭鹅等牲畜,然而,这种方法的效果究竟如何,李渊心里并没有底。
毕竟,他无法直接了解到每个百姓的具体情况,也不能保证所有百姓都会积极响应这一命令。
并州军民两百余万,要让他们都听从一个命令并非易事。
治大国如烹小鲜。
如今,仅仅是管理两百万军民,就已经让李渊感到焦头烂额了。
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,各种事务也会随之增多,这无疑给李渊带来了更大的挑战。
每日,李渊都要将头埋在案牍上,审阅着来自各地的事物。
小到鸡毛蒜皮,大到地方水利,都需要李渊来过目。
每每念及于此。
李渊心中都产生了放权给属下,或者说,成立内阁。
将一些事物交给自已信得过的属下审批。
自已只需要盯紧一些重要的事。
不过这不是李渊三言两语就能拍板的。